网站导航

电话
短信
地图
News

新闻资讯

分类
李平:乡村旅游扶贫的“湘西实践”‘kaiyun官网’时间:2024-03-31 00:32:01
本文摘要:李平:乡村旅游扶贫的“湘西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李平:乡村旅游扶贫的“湘西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乡村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湘西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也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地区。两年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将乡村旅游脱贫工程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乡村旅游扶贫四种模式,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2016年全州接待乡村旅游7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1亿元,累计带动6.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截至2017年10月,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  一、景区带村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旅游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变正在成为当今旅游市场新的热点,因而依托知名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扶贫新的契机。

湘西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产品质量好,拥有10个国家4A级景区、11个国家3A级景区。在旅游扶贫实践中,充分依托知名景区的影响力,探索出了“村在景里、景在村中、村景交融”景村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大景区及周边村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乡村客栈、观光农业等业态,销售原生态农产品、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产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涌现出老司城景区与司城村,矮寨奇观景区与德夯村,坐龙峡景区与坐龙峡村等一批景区带村型的典范。如永顺县司城村,依托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大力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区、农家乐民宿接待区、土家文化展示区、土司农耕休闲区,仅“土家文化展示”活动就实现400多人就业,村民从旅游中获得纯收入人均达1500-2000元,老司城景区成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二、村落景区型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湘西州拥有200多个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其中有82个中国传统村落,这些村落依山就势,聚落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秀美的山水风光。

湘西州采取将村落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打造“土家探源”和“神秘苗乡”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村落环境整治、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展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民素质提升等,集中连片建设,打造了40个具有明显带动效应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带动群众脱贫。全州通过集中连片打造,吕洞山、惹巴拉成功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扶贫促农增收效应进一步提升。花垣县的十八洞村,整合周边5个苗族村寨,充分利用喀斯特地貌的地质景观,加上浓郁的民族风情,打造蚩尤部落群,展示神秘苗乡魅力,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提升到2016年的8313元,2016年成功实现整村脱贫,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典范。  三、公司+村集体型  乡村旅游扶贫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逐步从政府投入为主的模式中走出来。

湘西州探索“公司+村集体”的扶贫模式,引进旅游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鼓励农民将自己的传统民居、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入股,让村民变股民,构建村民、公司和集体的利益共同体。农民从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增加村民的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凤凰县的老家寨村和拉毫村,以古村落资源入股,由公司统一开发经营,按比例与村里分红,既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也解决了群众产业扶贫问题,2016年门票收入突破1亿元,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四、能人带户型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

推进产业扶贫,关键是要培养一支产业发展带头人队伍。湘西土家族、苗族是一个充满智慧且勤劳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全州有84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全州建立了34个非遗传习所,2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基地,12个州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特别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民间工艺大师,他们是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人才资源。湘西州以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为依托,通过挖掘和帮扶能人创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能人点对点帮扶贫困户,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效应,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全州文化创意企业和非遗传承人自主研发非遗项目产品达50多种,打造了银饰、苗绣、苗画、竹编、土家织锦、木雕、陶瓷、踏虎凿花等一批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的非遗产品品牌。

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意研发与生产销售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直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凤凰蜡染传承人姚六菊在政府支持下创办公司,在廖家桥镇、千工坪乡建立蜡染原料生产基地,租赁当地土地,聘用当地贫困户,直接带动当地1000多名贫困户脱贫。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是精准扶贫一种长期有效的渠道。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自我启动能力弱,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障碍重重,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是贫困乡村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外生动力。乡村旅游扶贫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振兴乡村战略要求,创新扶贫模式,发挥旅游的乘数效应,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本文关键词:kaiyun官网,Kaiyun官方网站,kaiyun·官方网站

本文来源:kaiyun官网-www.lysuliao.net